【导读】前两天是高考的日子,铺天盖地的高考信息让我突然意识到高考已经是一件很久远的事情了,对其大体印象都已模糊不清,唯独高考的作文却让人刻骨铭心。想当年各种范文例句一通的背诵,只求考试的时候面对那些无厘头的作文题目能够押对宝、猜中题,旁征博引的顺利来上一段博取阅卷老师的欢心。二十分钟的审题思考时间,学生通常不是用来构思自己想写什么,而是在设计怎么能把字数凑满,如何拿到高分,一旦交了卷子,那些作文甚至都不会让人有再读一遍的冲动。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又是各种费解,北京老规矩、山羊过独木桥,这些题目虽说与现实生活有些联系但确实意义不大,题目优美但空洞乏味,看后唯一的疑问就是:您到底想考什么?面对这种题目,学生们只能努力顺应和发扬中国式思维, 在身边这些小事儿上知微著渐,恨不得屁大的小事儿就得绞尽脑汁写出个意义深远的长篇大论。我虽然理解相关教育部门希望培养广大学子们善于观察、分析身边生活的良苦用心,但究其写作难度真真是堪比人民日报的记者。昏黄的台灯下,当年我曾多次咬着笔杆暗自叹息,是不是全世界的小朋友们都有这么痛苦的一关?
上了大学才知道,其实不同国家的高考作文形式完全不同,比如美国高中生的作文考试意在激发学生的思考,了解其真实经历和价值取向; 澳大利亚的高考历时三天才能考完,所以考试之前学生可以知道部分高考作文题目从而进行准备; 爱守规范的日本人认为创作性质的作文很难产生固定的评判标准,有失公正,所以考试里压根就没有作文这一项。没有的咱先不提,但凡有作文的国家基本上都很厚道的做到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或者说是出的题尽量能让学生有东西可写。尤其是法国, 我在留学期间曾多次关注过法国的高考作文题目,发现法国“高考” 的作文是一个被称为“哲学作文”的神一般的存在。其难度绝对凌驾在任何一个国家之上,因为严格来说它并不是作文,而是一篇长达四小时考试时间真正意义上的论文!
由于法国没有全国性的统一高考,而高中毕业会考成绩直接可以申请大学,所以就把BAC称为法国高考,这个考试在法国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神圣地位等同于中国高考。而哲学作文在法国“高考”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科,不论文科生、经济社科还是理科考生,甚至学音乐跳舞的也都得过来考哲学。看着考题,我开始理解这个国家为什么可以诞生这么多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同样的事情为什么在法国能衍生这么多不同角度的看法,甚至为了维护自己的看法经常产生激烈辩论。
仔细分析,法国哲学作文可选命题论文和评论文章两种,命题论文包括什么呢,举例来说,像要和平还是要真理?没有暴力、能有权力吗?事实相悖,你还能是正确的吗?这些 都属于命题作文。评论文章就要求考生要围绕指定的文章节选发表看法。比如,一段斯宾诺莎1670年的神学政治论,塞涅卡的利他主义怎么看?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这些文章之前必须先学会大量法国人所说的“观念”或者“主题”, 哲学这种题目如果硬背的话一定会死的很快, 所以学生要理解并且产生真正自己的想法才能参加考试。比如什么是意识、他者、艺术、存在与时间、物质与精神、社会、法律、责任、幸福,学习时需要参考的作家则包括柏拉图、奥卡姆威廉、康德、黑格尔、叔本华、海德格尔、萨特等等。之前还在纳闷周围的法国同学为什么各个满腹经纶出口成章,也好奇过他们哪儿有时间去看这么多书?原来在当年我们还在背马列毛邓的时候,人家就已经开始围绕这些深奥的主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侃侃而谈了。有的国家一定也会考一些思维的历史、宗教史等等,但法国人说的很清楚,他们要考的与此有别。法国人认为哲学高于科学,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所以他们的要求不是要懂而是要学会如何灵活运用哲学这门工具面对生活。
在此引用一段BBC驻巴黎记者Hugh Schofield的报道,学哲学的目的不是要懂得人类思维的历史,而是要跳入人类思维状况的长河。研习康德、斯宾诺塞曾经说过的话,目的并不是要单纯地读懂他们的论点论据,而是要利用他们的论点论据。懂得有关个人与社会、上帝与原因、善良与邪恶等等这些普世观点,有助于摆脱眼下看似很紧迫的那些思潮的束缚。这些束缚泛指日常生活中,政府、媒体、时尚、政治正确等等等等强加给我们的那些观点。
此时此刻我其实很想说,这才是思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明有木有!
手机请直接输入:如1860086xxxx
座机前加区号:如01059992xxxx
请输入您的电话号码,点击通话,稍后您将接到我们的电话,该通话对您完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