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香港大学推出「伤健?动融」健身伙伴计划,联合多方机构通过运动培训、科技赋能及长效支持机制,助力视障群体健身权益。首期实现97人参与及1200小时服务,获香港复康会年度最佳共融项目认证。计划融合运动科学与社会工作学科,形成ABLE模型,未来将扩展至大湾区及多残障群体服务。
香港大学学生发展及资源中心(CEDARS)推出创新性公益项目——「伤健‧动融」健身伙伴计划,通过运动赋能与跨群体协作,推动社会对残障群体的包容性发展。该计划联合港大运动中心、香港伤健共融网络及国际非营利组织Beyond Vision International,构建起学术机构、公益组织与特殊群体的三方协作模式。
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2023年数据显示,全港视障人士约19.4万人,占总人口2.6%(来源: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在此背景下,计划聚焦视障群体健身权益,通过专业培训将学生志愿者转化为「运动指导员」,解决视障人士因信息障碍导致的健身资源获取难题。
▍三大创新维度
1. 人才培育体系:开发包含定向训练、器械适配指导、心理沟通技巧的48课时认证课程
2. 科技赋能方案:引入触觉标记系统、语音导航设备等无障碍健身科技
3. 长效支持机制:建立「1+1」长期配对服务模式,突破短期志愿服务的局限性
▍首期成果亮点(2024-2025)
- 参与规模:97人(63名港大学生+34名视障人士)
- 服务时长:累计超1,200小时个性化健身指导
- 社会影响:获香港复康会认证为「年度最佳共融实践项目」
日期 | 2025年3月29日(周六)
地点 | 香港大学庄月明文化中心3楼303剧院
语言 | 广东话(提供英语同声传译)
议程亮点:
- 15:30 开幕致辞:谢树基教授(港大学生事务长)解析计划社会效益
- 15:45 主题演讲:林美秀女士(平机会主席)阐述《运动平权与共融城市建设》
- 16:15 励志访谈:朱健骅(视障铁人三项运动员)分享「从黑暗奔向光明」的逆袭之路
- 16:45 闭幕总结:莫俭荣先生(香港伤健共融网络总干事)展望无障碍健身发展方向
计划深度融合港大运动科学与社会工作学科优势,形成可复制的「ABLE模型」:
- Accessibility(可及性):开发视障专属健身评估工具
- Belonging(归属感):建立跨群体运动社群
- Leadership(领导力):培育具社会关怀的未来领袖
- Empowerment(赋能):提升参与者自我效能感
香港理工大学2024年《共融运动研究报告》指出,此类项目可使参与者社会适应力提升37%,抑郁症状发生率降低28%(来源:PolyU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战略合作伙伴 | 核心贡献 |
---|---|
香港伤健共融网络 | 提供视障群体需求调研与社区对接 |
Beyond Vision International | 引进国际无障碍运动设备标准 |
港大运动中心 | 开发适应性运动课程体系 |
联络信息
吴先生(学生咨询主任)
电话:(852) 3917 4655 / 9210 5600
邮箱:oscarnwk@hku.hk
社交媒体
Instagram | Facebook
LinkedIn | 官网
数据注解:本文引用的政府统计数据与学术研究成果均来自公开可查的权威来源,具体标注于正文括号内。计划成效数据经香港大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采用前后测对比研究法得出。
免费获取留学规划方案,您可以通过以下4种方式联络我们:
1、欢迎致电启德教育客户服务中心400-1010-123;
2、欢迎 点击这里 进行网络咨询;
3、添加启德官网微信,可立即咨询;
扫一扫 立即咨询
4、填写表单,我们会在1-3天内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
手机请直接输入:如1860086xxxx
座机前加区号:如01059992xxxx
请输入您的电话号码,点击通话,稍后您将接到我们的电话,该通话对您完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