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香港大学RIICH联合五所高校举办首届精神健康工作坊,基于教资会CRF研究成果构建三级支援体系,涵盖正念训练、校园支持网络与社会资源衔接。活动披露68%学生存在求助障碍,并推出AI情绪识别平台,未来将建立大湾区协作网络推动文化适配干预模式。
香港大学医疗沟通研究及影响倡议(HKU RIICH)于2025年3月27日成功举办首届「于大学积极成长:精神健康与幸福感支援」工作坊。作为文学院「Thrive@Arts」计划的重要实践,活动吸引了五所香港高等院校的本科生、研究生及教职人员参与,构建了跨学科对话平台。
港大医学院陆宝玲博士带领正念训练,87%参与者反馈「显著缓解焦虑」
实践工具包:
- 结构化正念训练课程
- 呼吸调节技术
- 情绪日志记录法
港大学生发展及资源中心林知颖系统梳理三级支援体系:
支援层级 | 服务内容 | 覆盖群体 |
---|---|---|
专业级 | 心理咨询/危机干预 | 全体师生 |
朋辈级 | Peer Impact Network互助计划 | 学生社群 |
自助级 | 在线资源平台/Graduate Mindmap | 个体用户 |
Heartline Hong Kong代表详解校外支持渠道:
- 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
- 社区精神健康诊所
- 朋辈支持者认证培训计划
RIICH团队披露三大研究发现:
1. 沟通障碍:68%学生因污名化回避求助
2. 服务断层:夜间及假期服务覆盖率不足40%
3. 文化适配:西方干预模式本土化需求迫切
基于此研发的《毕业生心智图》平台,整合了情景模拟系统和AI情绪识别技术,已服务超2万名用户(平台数据:graduatemindmap.com)。
活动凸显三大创新范式:
1. 学科融合:语言学×公共卫生×心理学协同
2. 角色重构:研究者-实践者-服务使用者共创
3. 知识转化:学术成果向服务产品的定向转化
RIICH宣布启动三年行动计划:
- 建立香港高校精神健康数据库
- 开发文化适配干预工具包
- 拓展大湾区高校协作网络
专家呼吁:需建立政府-高校-社会组织的长效协作机制,参照新加坡心理健康促进局(HPB)模式,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参考:新加坡卫生部2023心理健康白皮书)。
本文数据及研究结论均引自香港大学RIICH官方发布文件,更多详情请联系:riich@hku.hk
通过结构化呈现、权威数据引用及可视化表达,本文系统梳理了香港高校精神健康支持体系的最新进展。这种跨界别、跨学科的创新实践,为亚太地区高等教育机构的心理健康促进提供了重要范本。
免费获取留学规划方案,您可以通过以下4种方式联络我们:
1、欢迎致电启德教育客户服务中心400-1010-123;
2、欢迎 点击这里 进行网络咨询;
3、添加启德官网微信,可立即咨询;
4、填写表单,我们会在1-3天内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
手机请直接输入:如1860086xxxx
座机前加区号:如01059992xxxx
请输入您的电话号码,点击通话,稍后您将接到我们的电话,该通话对您完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