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如果你身边有精神分裂患者,希望你也不要害怕,更不要歧视,可以试着去了解他们多重人格的触发因素,了解他们的内心,帮助他们早日恢复健康。
假如我们发现一个人患有精神分裂症,我们不应该具有排斥以及回避的行为,应该正确的像对待正常人一样对待他们,开导理解他们。
相信大家提起精神分裂症患者,脑海中就会出现一个“蓬头垢面”的傻瓜、“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的疯子形象。
你可能觉得他们会做出许多令人无法理解的事情,比如躁动不安、精神失常等等,对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困扰。但事实上,真正有攻击性行为的患者并不太多,有人格分裂的患者更是少之又少,因为每位患者的症状表现并不一样。
它出现的病因至今未明,症状特点的覆盖面很广,而且发病的程度又都不尽相同,甚至让人患上这病而不自知,令人摸不着头脑。
于是最近就有一位好奇的网友,在Reddit上发起了这么一个问题——
“想问下Reddit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你们最开始都是怎么发病的?”
在这个话题底下,患上这病的网友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各种症状——
“其实最开始主要症状并没有像我注意到的那样表现出来,后来我加入了一些相关的网络社区,最终相信自己正在和一个虚构的女人谈恋爱,情况甚至严重到我能听到她说话!
从我意识到有问题的时候,一切都是从一些小事开始的——
我经常会用眼角的余光瞥到墙上有虫子,要不就是我手机的提醒灯在闪,要么就是有人站在我身后的影子,我还会看到一个影子在路灯下行走,但当我再集中注意力去看的时候却发现并没有,平时用手机GPS导航去某个地方时,我能隐约听到它在念指令之间发出的随机音节,不过真正让我感到最害怕的,是当我在视线中央看到一个在跳舞的小点时,我意识到那是脑子出现问题最明显的征兆!
后来我去了诊所,他们把我关进了一个心理健康评估室,我就听到那儿厕所里的排气扇声音很吵,又听到护士对保安喋喋不休的说话声,于是我选择了离开。
尽管去大医院看病要等很长时间,但我还是去看了一位私人精神病医生,他给我开了药,吃了正确的药物后病情就得到很大程度的控制了...”
“我被诊断为轻度精神分裂症,但还不至于严重到需要持续服药的那种程度,其实我不想再去理会那些发病时出现的小事儿了,我也没和医生提起过这些,什么手机响起通知声却没有消息,或者独处时感觉有人在叫我名字之类的,我都已经习惯了,现在唯一真正让我感到恼火的是那些严肃的事情,或者是那种变得糟糕到难以忽视的时刻!
而且每当我在那接下来几天看电影时,都会想象其中的剧情发生在我身上,但我真的很喜欢漫威的电影,却又很讨厌必须每次都得提醒自己不会魔法或者我并不是蜘蛛侠或者雷神...”
“最早发现自己得这病的时候,应该是从感觉周围人们似乎看我和评论我的时候比平时更多开始的。后来我变得担心地面会消失,或者看到我的车窗变成了一块屏幕并展示出各种假象画面,
在我住进精神病房的时候,还看到了有很多小精灵在我附近飘来飘去...”
1%的人在一生中的某个阶段会遭受精神分裂症的困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4500万至5000万人患精神分裂症,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高达780万。
精神分裂症可在任何年龄发生,男性一般在17-30岁发病,而女性则在30-40岁发病。此时,正是患者构筑其生活道路的起始阶段。
据统计,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近50%的患者曾试图自杀,其自杀危险是无精神分裂症者的23.8倍;至少10%的患者最终死于自杀。
此外,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体状况不佳,平均寿命缩短,遭受意外伤害的几率也高于常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男性比一般人群的死亡时间要早20年,女性早15年。
大家对多重精神分裂的误解以及对于这一方面的心理学认知的空缺,导致这一群体遭受了许多无故的冷眼、歧视和疏离。害怕他们、污蔑他们,甚至进行嘲弄和敌对。让他们本就受伤的世界变得更加落寞与孤僻。这不仅是精神分裂者的不幸,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不幸。
如果你身边有精神分裂患者,希望你也不要害怕,更不要歧视,可以试着去了解他们多重人格的触发因素,这些因素是高度个体化的,了解这些因素可以在一些特殊情况避开他们的触发因素,了解他们的内心,帮助他们早日恢复健康。
免费获取留学规划方案,您可以通过以下4种方式联络我们:
1、欢迎致电启德教育客户服务中心400-1010-123;
2、欢迎 点击这里 进行网络咨询;
3、添加启德官网微信,可立即咨询;
4、填写表单,我们会在1-3天内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
手机请直接输入:如1860086xxxx
座机前加区号:如01059992xxxx
请输入您的电话号码,点击通话,稍后您将接到我们的电话,该通话对您完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