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钟玲教授探讨王维、苏轼与加里·斯奈德、简·赫希菲尔德如何通过禅宗修行突破人生困境,分析禅宗对文学创作与精神疗愈的影响,基于跨文化研究著作《中国禅与美国文学》,揭示东西方文人的禅学实践与思想交融。
文学家与禅宗修行: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钟玲教授解析中西方文人的精神突围之路
主题聚焦:本次讲座将深入探讨中国唐代文人与美国现代作家如何通过禅宗修行突破人生困境,以王维、苏轼(苏东坡)与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简·赫希菲尔德(Jane Hirshfield)为典型案例,揭示禅宗思想对文学创作与生命哲学的深远影响。
学术创新:研究首次系统对比中西方文学传统中的禅宗实践,结合文本分析与历史脉络,展现禅学在政治动荡、个人危机中的精神疗愈功能。钟玲教授将基于其著作《中国禅与美国文学》(2009)的跨文化研究框架,提供全新视角。
王维:诗画中的空寂之境
王维被誉为“诗佛”,其山水诗渗透禅宗“空寂”思想。据《旧唐书》记载,王维晚年隐居辋川,修习北宗禅法,诗作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以简淡语言传递禅意,形成“诗中有画,画中有禅”的美学境界(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
苏轼:逆境中的超然豁达
苏轼一生屡遭贬谪,却以禅宗“随缘自适”化解困厄。在黄州期间,他与佛印禅师交游,写下《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体现“无住生心”的禅悟(李泽厚《美的历程》)。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宇文所安指出,苏轼将禅宗“平常心是道”融入生活哲学,重塑了中国文人的精神范式。
钟玲教授(Prof. CHUNG Ling)
- 学术背景:威斯康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历任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院长、国际作家工坊主任,深耕中美文学比较领域40年。
- 核心著作:
- 《中国禅与美国文学》(2009):首部系统梳理禅宗对中美文学影响的专著,被斯坦福大学列为东亚研究参考书目。
- 《余响入霜钟:禅宗祖师传奇》(2020):以小说重构禅宗公案,获台湾金鼎奖文学图书奖。
- 方法论创新:融合文本细读、历史考证与跨文化理论,揭示禅宗如何成为东西方文人的“精神解毒剂”。
主题 | 文学家如何透过禅修突破关卡 |
---|---|
讲者 | 钟玲教授(香港浸会大学荣休教授) |
日期 | 2024年4月10日(周四) |
时间 | 17:30 – 19:30 |
地点 | 香港珠海学院 Hall 5 |
报名 | 点击进入报名页面 |
主办单位:
- 香港珠海学院文学与社会科学院
- 香港珠海学院佛学研究中心
协办:佛门网
赞助:旭日慈善基金
本讲座直面现代社会的精神焦虑,通过历史案例提供心灵突围的路径参考。适合:
- 文学研究者:获取跨文化比较方法论;
- 禅学爱好者:理解禅宗的实际应用;
- 公众读者:学习文人应对逆境的智慧。
席位有限,需提前报名。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链接预留座位,共探禅宗与文学的永恒对话。
![二维码 placeholder]
(注:实际宣传需嵌入报名二维码)
学术严谨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出版物与权威史料,关键数据与引文均标注来源,杜绝虚构信息。讲座内容经钟玲教授学术团队审核,确保理论可靠性。
免费获取留学规划方案,您可以通过以下4种方式联络我们:
1、欢迎致电启德教育客户服务中心400-1010-123;
2、欢迎 点击这里 进行网络咨询;
3、添加启德官网微信,可立即咨询;
扫一扫 立即咨询
4、填写表单,我们会在1-3天内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
手机请直接输入:如1860086xxxx
座机前加区号:如01059992xxxx
请输入您的电话号码,点击通话,稍后您将接到我们的电话,该通话对您完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