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第二届人文与文化国际研讨会在香港故宫博物院召开,全球学者探讨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价值与技术伦理。论坛聚焦AI对社会与人文领域的变革,提出技术伦理与人文教育的平衡路径,并发布《AI时代核心素养框架》。香港浸会大学与故宫博物院签署合作协议,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
第二届人文与文化国际研讨会:数字未来愿景在香港故宫博物院盛大开幕
——全球学者共探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价值与技术伦理
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于3月26日至27日在香港故宫博物院主办第二届“人文与文化国际研讨会:数字未来愿景”。本届论坛聚焦人工智能(AI)技术对社会与人文领域的变革性影响,旨在通过跨学科对话,探索科技发展与人文价值的平衡路径,呼应国家AI战略及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
权威数据支撑: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智慧城市蓝图2023》,香港计划在2030年前投入超100亿港元推动AI研发,并重点布局医疗、金融、文化三大领域(来源:香港创新科技署)。此次论坛的召开,正是学术界对政策落地的积极响应。
“数字未来中的人文定位”
探讨如何以人文精神引导技术发展,确保AI伦理与人类价值观的一致性。耶鲁大学社会学教授Dr. Emily Chen提出:“AI算法需嵌入文化多样性,避免技术霸权对弱势群体的忽视。”
“被忽视的声音与AI挑战”
聚焦边缘群体在数字化进程中的权益保障。哈佛大学伦理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全球仅12%的AI训练数据集包含非英语文化背景样本(来源:AI Now Institute 2023),凸显技术包容性亟待提升。
“AI与跨学科实践”
语言学、创意产业与文化研究领域的跨界案例分享。香港故宫博物院馆长吴志华博士将解析“AI在文物数字化修复中的应用”,展示技术如何赋能文化遗产保护。
“未来教育中的人类心智”
浸会大学校长卫炳江教授强调:“AI教育需从工具培训转向思维塑造,培养学生批判性应对技术风险的能力。”论坛将发布《AI时代核心素养框架》草案,涵盖数据伦理、创造性协作等六大维度。
嘉宾 | 职务 | 核心主张 |
---|---|---|
潘裕国先生 | 浸会大学校董会副主席 | “人文论坛是技术时代的思想灯塔,需构建全球协作网络。” |
黄平教授 | 香港中国学术研究院院长 | “AI发展必须扎根中华文化语境,警惕西方技术范式的话语垄断。” |
周蕙心女士 | 香港艺术发展局行政总裁 | “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将重塑城市文化基因,香港需成为跨界创新的试验场。” |
数据印证:
- 根据《2023全球AI指数报告》,香港在“科研产出”与“商业应用”指标位列亚洲第4(来源:Tortoise Media);
- 浸会大学近三年获1.2亿港元AI相关研究资助,其“创意智能实验室”已孵化14个文化科技项目(来源:HKBU年报)。
战略方向:
1. 技术伦理先行:建立亚洲首个“AI人文评估框架”,纳入儒家“仁学”与岭南文化特质;
2. 教育模式革新:2024年起在文科院系开设《AI批判性思维》必修课;
3. 产业协同创新:与西九文化区合作开发“元宇宙非遗展陈平台”,预计2025年投入使用。
本届论坛吸引来自16个国家的82位学者,涵盖:
- 顶尖高校:耶鲁、哈佛、牛津、早稻田大学
- 文化机构:大英博物馆数字实验室、纽约现代艺术馆
- 科技企业: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商汤科技伦理委员会
重点合作成果:
浸会大学与香港故宫博物院签署《文化遗产数字化战略协议》,双方将共建“AI+文物活化联合实验室”,首批启动明代书画智能修复、清代瓷器纹样生成式AI研究。
当算法日益渗透人类生活,本届论坛通过人文审视与技术批判的双向对话,为AI发展注入“价值锚点”。正如卫炳江校长所言:“真正的创新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对人类福祉的永恒承诺。”香港正以“超级联系人”角色,搭建连接东西方的数字文明桥梁。
免费获取留学规划方案,您可以通过以下4种方式联络我们:
1、欢迎致电启德教育客户服务中心400-1010-123;
2、欢迎 点击这里 进行网络咨询;
3、添加启德官网微信,可立即咨询;
扫一扫 立即咨询
4、填写表单,我们会在1-3天内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
手机请直接输入:如1860086xxxx
座机前加区号:如01059992xxxx
请输入您的电话号码,点击通话,稍后您将接到我们的电话,该通话对您完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