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美国读理工类本科的前两年,也无需定方向,因为本科生上的都是通识课。“无论你想读什么专业,你都得跨门类选修各种课程,甚至包括昆虫鉴赏这类奇怪的课,拓宽知识面。但是读本科很辛苦,强度远远超过国内本科。”
2014年《美国门户开放报告》中增长迅速、受欢迎度爆棚的专业以理工科为主,工程、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生命科学等理工类专业合起来,占留学生所选专业类 别的最大比例。为什么美国理工科如此强势?在国内读理工科的学生也不少,其中也不乏聪明的大脑和未来的科研人才。那么到国外读同样的专业,究竟有什么不 同?
记者在启德教育全球理工专业主题展上遇到了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电子信息与技术专业的小伙子Ivan,本科毕业后,他申请到美国顶尖名校杜克大学读电气工程硕士。在国内国外都有理工类专业就读经历的他,也许最能说出其中的不同。
“国内上课,学习的东西全在书本上;
国外的作业和考试,都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
作为一个理科男,Ivan表示,在本科时,“学习的课程很多,但都是浅尝辄止,只牵扯一些皮毛,考完试就全忘光了。”也许是读本科时还不懂事,Ivan当 时觉得课堂价值不大,课余时间又很多,基本都在玩游戏打牌中度过了,“感觉没有方向感,没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四年时间。”在修读计算机课程的时候,Ivan 感觉学到的东西全部呈现在书本上,“上机能力没怎么训练,其实是不会写代码的。”
当他大学毕业忽然到了美国,他第一次发现,和他应该站在同一起跑线的同班同学,“每一个都是牛人,每个人都能写出超厉害的代码,还都挺有个性,自己一下子有些不自信了。”
Ivan回忆说:“读研的时候课很少,一周1门课才上2次,但是有大量课后作业,课业很重。”比如,他修的电路设计课,每周会布置一次作业,1张A4纸正 反两页共5道题,如果一个人独立完成,需要半周的时间。Ivan为了高效完成,只好常与同学讨论,一起完成。“我们常常要花大半天的时间,从下午四五点, 一直集中精力做到凌晨四五点。”而这样的经历,Ivan认为在美国很平常。
更让他一开始不适应的,是老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在美国,课堂上浅显而基本的知识根本不讲,全靠课前自学,教授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大部分在和学生互动, 往往是启发式的问话和交流,课下却会布置很有意思但也很挑战的作业,往往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就涉及到了知识的最关键处。”Ivan说,自己刚去时反应很 慢,只好常加班加点,但慢慢习惯后发现,美国理工科的作业和考试,都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因此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写程序的能力都有 了明显提高。
“我们专业在美国的就业率很高,”Ivan自豪地说,“而且起薪通常在9万美元年薪以上,这还不包括奖金。”
去国外读理工本科 VS 读理工硕士
“建议本科出去读,研究生阶段时间短,
适应起来中国人会有些吃力”
既然在美国读理工科,从时间利用和能力提升上讲都很高效,那么,高中毕业直接去读本科,更早接触美国理工系统的培养,是否更合适?
据Ivan了解,在美国读理工类本科的前两年,也无需定方向,因为本科生上的都是通识课。“无论你想读什么专业,你都得跨门类选修各种课程,甚至包括昆虫鉴赏这类奇怪的课,拓宽知识面。但是读本科很辛苦,强度远远超过国内本科。”
据他介绍,美国理工科的本科学生,一学期通常有4-5门课,一本600-1000页的厚重教材一学期就要上完,而且大部分时间要靠自己课下啃课本,做大量阅读,查资料等。“若能熬过这四年,建立起美式的学习体系,读研便会顺理成章很多。”
而在美国读理工类专业的硕士,也不像想象中成天堆在书本中做研究。Ivan说,自己读研时,曾参加过一个智能家居设计项目,要设计房屋内的定位系统,识别人在屋里的位置,并方便地为人提供服务。“这个活动是我自己申请的,这样能更快融入当地朋友圈中。”
Ivan表示,以他所在的杜克大学为例,美国研究生有项目型、授课型和论文型几类,中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项目型主要是一直跟着导师做好一个 项目就行,授课型课程会比较多,这两类通常适合不愿意继续深造学位的人;而论文型硕士,需要看大量论文资料,主要针对那些想攻读博士、做研究的人。”
从Ivan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看,他建议有条件的家庭,还是本科就到美国读理工科更好。研究生阶段毕竟时间短,而且没有接受过本科系统的学术训练,中国人会有些吃力。
注意:在预约完成后,顾问老师通常会在 1-3 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络约定来访时间,请保持手机畅通。
手机请直接输入:如1860086xxxx
座机前加区号:如01059992xxxx
请输入您的电话号码,点击通话,稍后您将接到我们的电话,该通话对您完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