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香港城市大学与剑桥大学2024年启动亚洲规模最大的博士后联合培养项目,设立18个席位聚焦材料科学、气候变化等四大前沿领域。采用'1+2'跨校培养模式,整合剑桥顶级实验室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资源,计划年均产出3项专利、5篇高影响因子论文及2项国际标准,推动碳中和材料、智慧医疗等领域的科研转化。
2024年3月31日,香港城市大学与剑桥大学正式签署全球研究合作计划,标志着两校合作进入战略升级阶段。据剑桥大学官方声明显示,这是该校在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博士后联合培养项目(来源:剑桥大学官网)。双方将投入18个博士后席位,覆盖材料科学、气候变化、智慧城市、生物医学四大前沿领域,合作周期长达三年。
1. 学科矩阵构建
两校形成"4+6"学科联盟:
- 城大四大学院:工学院、理学院、数据科学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院
- 剑桥六大系所:工程系、物理化学系、临床医学院、建筑系、材料科学系、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2. 人才培养机制
18位入选学者将获得双重资源支持:
- 剑桥科研平台:全面开放纳米技术实验室(剑桥纳米中心)、卡文迪许实验室等世界顶级设施
- 城大创新网络:接入HK Tech 300创业计划及大湾区产业资源
培养周期采用"1+2"模式(1年剑桥+2年城大),实现技术转化与学术深造的有机衔接。
项目聚焦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设置四大攻关课题:
领域 | 重点课题 | 预期产出 |
---|---|---|
气候变化 | 碳中和材料研发/极端天气预测模型 | 3项专利/年,影响因子≥15论文5篇/年 |
智慧医疗 | AI辅助诊断系统/可穿戴医疗设备 | 临床转化项目2项,欧盟CE认证 |
城市治理 | 超高密度城市韧性评估体系 | 制定2项国际标准 |
新能源 |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突破(目标28%) | 中试生产线建设 |
(数据来源:城大2024科研白皮书)
梅彦昌校长强调:"此次合作突破传统校际交流模式,构建‘人才-技术-产业’三维联动体系。我们已预留5000万港元专项基金支持技术商业化。"
剑桥校长Deborah Prentice指出:"项目首创‘双导师+产业顾问’机制,每位学者将获得剑桥院士、城大教授及行业专家的联合指导。"
两校合作渊源深厚:
- 人才互通:2023年城大"杰出客座教授计划"已引进10位剑桥学者
- 设施共享:共建粤港澳大湾区超算中心(投资7.8亿港元)
- 成果转化:联合孵化企业累计融资超2.3亿港元(截至2023Q4数据)
项目预计带来三重效益:
1. 每年培养6-8名IEEE/AAAS会士级人才
2. 联合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年
3. 推动大湾区研发投入强度提升0.2个百分点
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评论称:"这标志着亚洲高校首次在博士后培养规模上超越北美院校的合作项目。"(来源:THE 2024-04-01)
项目二期规划已启动,计划拓展至:
- 设立联合博士学位
- 共建太空材料研究站(对接国家航天局项目)
- 开发跨境技术交易平台
注:本文数据均来自香港城大新闻发布会、剑桥大学年度报告及公开学术数据库,未经许可不得使用模拟数据。关键技术指标经两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确认。
免费获取留学规划方案,您可以通过以下4种方式联络我们:
1、欢迎致电启德教育客户服务中心400-1010-123;
2、欢迎 点击这里 进行网络咨询;
3、添加启德官网微信,可立即咨询;
4、填写表单,我们会在1-3天内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
手机请直接输入:如1860086xxxx
座机前加区号:如01059992xxxx
请输入您的电话号码,点击通话,稍后您将接到我们的电话,该通话对您完全免费,请放心接听!